开始前必读
更新时间:2018-02-07 10:10:05
概述
飞凤开发平台的商业化,复用了阿里云物联网开发平台(Link Develop)和云市场的商业化对接流程实现。飞凤平台以账号关联的方式,连接到阿里云云市场的商业生态中。而飞凤平台商业化的用户流程,除了前置的账号绑定之外,和阿里云公共平台的流程一致。
开发平台商业化,可以实现物联网相关的各种资源,包括设备、数据、服务、Web应用和插件、移动应用和插件、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等的开发。具备专业资质的物联网方案开发商,可以将上述资源通过阿里云云市场进行商业化售卖,从而帮助客户快速获取物联网解决方案和相关资源,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集成整合,快速落地实现,减少投入,提升效率,同时方案开发商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收益。
开发平台的商业化基本流程为:
完整商业化流程包含四个阶段:
资源开发(方案商):方案商需要首先入驻开发平台,成为平台的开发者,并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,开发相应的资源(如各种API服务、Web和移动插件、物联网设备等),并进行充分的测试打磨,功能和性能稳定可靠,方可进入下一步商业化进程。
发布商品(方案商):将自己开发的物联网资源发布到云市场进行商业化,首先需要方案商在阿里云云市场的“物联网市场”板块进行入驻开店,为了保障客户利益,入驻过程需要提交必要的资质证明并缴纳保证金,经过平台小二审核之后完成入驻。每项在平台商开发的资源,可以按照具体的形态,发布为云市场特定形态的商品,资源和商品是一一对应的,发布过程中,需要服务商录入相关的商品描述信息及定价信息。商品提交上架后,经过平台小二审核后,商品正式上架,云市场的客户就能在市场看到并购买对应的商品了。
购买商品(客户):客户可以在IoT市场中,搜索并查看已经发布到云市场的各种商品,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付费购买,购买成功后,在开发平台的“已购买”列表中,就能够看到购买成功的资源了。
使用资源(客户):购买资源后,客户可以将资源按照一定的配额,通过“项目集成”,将资源分配到自己在开发平台上的某个具体项目中,分配后,在项目的“资源管理”中就可以看到该购买资源及相应的配额,并在实际的设备开发或应用开发中,集成并使用购买的资源了。
目前商业化正处于Beta阶段,服务商的入驻采用邀约制,Beta期内只有邀约参与的服务商可以将开发平台的资源实现商业化。
飞凤开发平台的商业化
无锡飞凤平台,作为阿里云IoT核心合作伙伴独立部署了VPC的应用开发平台,飞凤开发平台的开发者也可以将开发的物联网资源进行商业化。Link Develop公共开发平台和飞凤开发平台的商业化,都统一对接阿里云云市场,共享物联网大生态,遵循统一的市场入驻规则、商品发布流程、导购和购买流程,所不同的是开发流程,和购买后的使用流程分属不同的开发平台(公共平台和飞凤平台)。
飞凤平台的商业化流程,相对公共平台的差异点,在于:
飞凤平台采用独立的账号体系,阿里云云市场和Link Develop平台都采用阿里云账号体系,因此飞凤平台上的方案商和购买客户,需要在发布商品或购买商品前,将自己的飞凤平台账号,和阿里云账号进行绑定,同时也需要入驻Link Develop公共平台成为开发者。
飞凤平台和公共平台各自独立部署,各种物联网资源也是独立部署的,因此飞凤平台方案商发布商品的同时,也会将所在飞凤上的物联网资源自动同步到公共平台上,而飞凤的资源购买者,购买资源后作资源的项目集成,也需要将对应的资源和用量同步到飞凤平台上去。
资源形态和售卖模式
当前开发平台上以下四种类型的资源可以实现商业化,Web应用、移动应用、解决方案暂不支持商业化。
资源形态 | 售卖模式 | 资源用量消耗方式 |
---|---|---|
设备 | 按照设备数量定价售卖 | 在项目设备开发过程中,上传具体设备ID时消耗资源用量 |
服务 | 按照服务API调用次数定价售卖 | 项目的各个应用实际调用服务API时消耗资源用量 |
Web插件 | 按插件集成的应用数定价售卖 | 项目中的Web应用首次集成使用该Web插件时消耗资源用量,后续同一应用进行版本迭代时不消耗用量。 |
移动插件 | 按插件集成的应用数定价售卖 | 项目中的移动应用首次集成使用该移动插件时消耗资源用量,后续同一应用进行版本迭代时不消耗用量。 |